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4年12月1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历史

目睹林彪题写“四个伟大”

历史微时刻 2024年12月09日 17:17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历史微时刻”,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

目睹林彪题写“四个伟大”李根清

十年文革是个人迷信、个人崇拜猖獗的年代。1966年底至1971年秋,我在林彪办公室担任保密员,亲眼目睹了林彪题写“四个伟大”的情景。

仕途无悔

给毛泽东送上“四个伟大”的头衔,有个演变、定型的过程。1966年8月31日,毛泽东第二次接见红卫兵时,林彪发表讲话说:“我代表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向各地来的同学问好,向大家问好!”这是从林彪嘴里第一次完整地喊出“四个伟大”的口号。


这篇讲话的著作权不属于林彪。同他在天安门上发表的其他讲话一样,讲话稿是由中央文革起草、毛泽东最后审定的,林彪只不过是照着念一遍。


在“导师“”领袖“”统帅”“舵手”四个头衔中,有据可查属于林彪送的有两个,一个是“统帅”——1966年8月8日,林彪接见刚成立的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时说:“这次文化大革命,最高司令是我们毛主席,毛主席是统帅,你们是作战员。”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林彪讲话的稿子中第一次使用了“毛主席是统帅”的提法。林彪送毛泽东的另一个头衔是“舵手”——1966年5月18日,林彪在政治局扩大会议讲话说,不承认毛主席的历史地位,就不晓得把无产阶级最伟大的天才舵手选为我们的领袖”。


最后把“导师”“领袖”“统帅”“舵手”按固定顺序凑在一起,并分别冠以“伟大”,则是中央文革“笔杆子”们所为。其中,陈伯达提出的有三个——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那天,陈伯达主持会议,他一开头就说:“我们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今天在这里同大家见面    "隔了一天,8月20日,


陈伯达主管的《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又加了一个“伟大的统帅”,凑齐了“四个伟大”,并且顺序从导师开始排列。社论说:


1966年8月18日,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穿着人民解放军军装,同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同志,以及其他同志,在天安门上检阅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百万大军。”8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口号,在四个伟大”后面加了“万岁”二字。


1967年4月,清华大学红卫兵领袖蒯大富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请求林彪题写“四个伟大”,说准备镌刻在该校即将落成的毛泽东大型塑像的基座上。五一节前一天上午,叶群到秘书办公室问道:“都是哪里要求题词呀?你们快点准备一下,今天首长身体不错,可以题词。”

我连忙找出笔墨纸砚,和秘书小郭、小于一起来到林彪面前。


“都是哪里呀?”林彪问。


“有北京军区《战友报》、清华大学蒯大富……”郭秘书回答。


林彪听到蒯大富的名字,本来正在挑选毛笔的手立刻缩了回来,正色道:“给蒯大富写什么?!”叶群一看林彪变了脸,马上凑到林彪身边,用她特有的语调慢慢劝说林彪道:“清华大学建了一尊主席塑像,有三层楼那么高,汉白玉的,光基座就有两米多高,大理石镶面,这是多好的事呀!他们想在基座上刻上‘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你说,他们这个要求你能不满足吗?”


林彪还有些迟疑,但也没有再说什么,挑选了一支毛笔准备题词。我把宣纸铺在林彪座位前面的茶几上,把刚刚研好的墨放在茶几一端,又把林彪选好的毛笔在清水中泡开递给他,他便动手写起来。先写了“战友报”三个字,看看还可以,便不再重写。然后又在另一张纸上题写了四个伟大”,写完便放下笔,靠在沙发上休息。 


叶群看了“四个伟大”,嫌字写得小了,瘦了,就劝林彪再写一张。那天林彪精神头的确不错,就换了一支毛笔重写了一幅,这便是后来公开发表的“四个伟大”的题词。


叶群把林彪的题词拿起来,轻轻晃动着对在场的秘书说:“首长这个题词很重要,很有意义。首长是题给全党的、全军的、全国的,不是题给蒯大富的。你们不要送给蒯大富,不能让蒯大富沾光。你们把它送到解放军报社去,让他们五一见报。可以打个电话给蒯大富,告诉他用报纸上公布的题词。”


按照叶群吩咐,我和于秘书一起来到解放军报社,把林彪的题词交给他们,并转告了叶群的意见。我俩等到他们把题词制版以后,带回两张复印件给叶群看,后来一直保存在档案里。


1967年5月1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林彪题词。随后几天,其他报刊纷纷转载。


不久,毛泽东的反应传到毛家湾。毛泽东看了报纸上登出的题词,对身边的人说:“谁封我这四个官啊?什么万岁,什么永远健康,难道还有不死的人吗?你们不要宣传这些,要讲马克思主义万岁,不要宣传个人,否则将来我死了,你们要吃大亏。”


没有听说林彪有何反应。当时没有人拿毛泽东的这个告诫当一回事。由于文化大革命而急剧升温的个人崇拜到1967年上半年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跳忠字舞、唱语录歌、佩戴毛主席头像纪念章、建造毛泽东接见红卫兵的大型塑像、手捧“红宝书”站在毛泽东像前早请示、晚汇报……已经风靡神州大地,人们都发自内心地喊毛主席万岁,谁也不觉得“四个伟大”不好。


1967年7月初,北京军区请示在军区大院广场建造毛泽东全身塑像。这是军队请示建造毛泽东塑像的第一家。林彪把他们的请示转呈毛泽东,毛泽东7月5日批示:“此类事件劳民伤财、无益有害,如不制止,势必刮起一阵浮夸风。请在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讨论一次,发出指示,加以制止。”于是,周恩来主持会议于7月13日做出《关于建造毛主席塑像问题的指示》,制止塑像风。但是,那时候无政府主义泛滥,一份文件阻挡不住在全社会疯狂涌起的“三忠于”“四无限”的浪潮,塑像风依然在各地盛行开来,毛泽东身穿军大衣,挥动巨手,接见红卫兵的大型全身塑像在全国各地的广场上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每尊塑像无不把林彪题写的“四个伟大”镌刻在基座上。

有一次,毛泽东既诙谐又无奈地说,数九寒天,你们都睡觉了,还让我站在那里站岗放哨,多么残忍哪!他还对浪费大量资源制造像章之风不满地说:“还我飞机。”


个人迷信泛滥,形而上学盛行,是文化大革命运动的产物。林彪题写“四个伟大”,推波助澜,难辞其咎。

 美女镇长

(作者为唐山市开平区退休干部)原载《炎黄春秋》2015年第6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历史微时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